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戰後在日台灣人的心聲,有如時空膠囊般封存於海外,鮮為人知。本書探索他們的行跡,分析他們的處境與訴求。1945年以後,不少舊殖民地出身的台灣知識分子,居留在舊宗主國日本,積極投入報刊雜誌之出版活動。他們追求自我的認同,發表關心中國與台灣前途的言論。在歷史的轉折時期,因為認同的分歧,人生際遇就此改變,不論他們後來的發展如何,台灣社會應該記憶這一群人的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義麟


  1962年出生於花蓮,1984年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畢業,1999年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學術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專書著作包括:《二・二八事件――「台湾人」形成のエスノポリティクス》(東京大学出版会、2003年);《跨越國境線――近代台灣去殖民化之歷程》(稻鄉出版社,2006年);《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灣書房,2011年);《台湾現代史――二・二八事件をめぐる歴史の再記憶》(平凡社、2014年)等。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從「解放人民」到「戰勝國民」
第一章 澀谷事件報導之傳播過程及其影響
第二章 在日台灣人與華僑新聞事業之發展

第二部 「兩個中國」與「第三選擇」
第三章 台灣留日學生的左傾化言論及其動向
第四章 在日台灣人二二八事件論述之演變

第三部 「僑居」與「歸化」之間間
第五章 在日台灣人法律地位與永住權問題
第六章 歸化日本籍台灣人的返鄉之路

總結
參考文獻
索引

圖表目錄
圖1-1 1946年10月14日《大明報》謝爽秋的東京報導
圖1-2 1946年11月9日《中華日報》報導澀谷事件
圖1-3 1946年8月9日《和平日報》〈擊碎日本在台灣的陰謀〉
圖1-4 1947年1月28日《國聲報》〈抗議澀谷事件的判決〉
圖1-5 《華僑臨時登記證》製作規範
圖2-1 留日華僑總會發行之《中國公論》創刊號封面
圖2-2 1946年9月4日《中華日報》第一版
圖2-3 1946年12月25日《國際新聞》第一版
圖2-4 1950年7月號《民主朝鮮》封面
圖2-5 支持新中國的在日台灣人團體照
圖2-6 1956年10月25日《大地報》第一版
圖3-1 1947年3月10日發行的《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旬報》第一版
圖3-2 1949年7月10日東京地區學生會發行的《東京同學會報》第一版
圖3-3 1949年5月15日《中國留日學生報》有關四六事件報導
圖3-4 1949年10月11日《華僑民報》有關中共建國的報導
圖4-1 1947年3月22日《國際中國新聞》有關二二八事件的報導
圖4-2 1952年3月13日《新華報》改題第12號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評論
圖4-3 1948年7月發行之《中國公論》第一卷第二期
圖4-4 1956年2月《台灣民報》發行號外,刊載台灣共和國獨立宣言
圖4-5 1957年3月10日發行《中國留日學生報》有關二二八紀念活動報導
圖4-6 1974年4月1日《台灣省民報》第10號有關二二八事件報導
圖5-1 1948年留日華僑總會編印《中國國籍法規彙編》
圖5-2 1952年11月25日《東京華僑會報》第一版
圖5-3 1950年8月28日《華僑民報》反美親共的報導
圖5-4 日本法務省發行《再入國許可書》
圖5-5 1952年9月25日大阪地區發行的《華僑通訊》
圖5-6 1953年9月25日東京地區發行的《華僑天地》
圖6-1 1946年底的清華寮,看板右邊為蔡朝炘
圖6-2 《台灣二月革命》1949年東京版之封面與版權頁
圖6-3 華僑民主促進會之宣傳單
圖6-4 蔡朝炘被捕後被查扣物品目錄第一頁
圖6-5 1961年3月27日東京椿山莊歡迎中國作家代表團酒會
圖6-6 歡迎中國作家代表團酒會
圖6-7 2002年9月編印之《清華寮OB會會報(1)》之封面
圖7-1 1972年6月編印之《舊台灣留日同學會會員名簿》
圖7-2 1955年12月10日《國際新聞》報導洪進山事件最新發展
圖7-3 支援劉彩品運動紀錄專書封面
表1-1 三份報紙對澀谷事件的報導時間與標題一覽表
表1-2 台灣島內各報對澀谷事件的評論文章一覽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80205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近幾年來研究並介紹「在日台灣人」的過程中,經常被反問,你是說「日本華僑」?為何不說「台僑」?可以說「旅日台灣人」嗎?沒錯,「在日台灣人」是日式漢字用詞,一般人不太使用,但是談論台灣人法律地位(日式漢字:「法的地位」)時,還是有必要用這個詞語。一般而言,談論旅居日本的台灣人法律地位問題時,同時也會牽涉到「台灣」做為政治主體之法律地位問題,以及更重要的台灣人的認同問題。所以,「在日台灣人」是具有擴散性的議題,稍作延伸就會觸及台灣在國際關係與國際法上「法的地位」問題。在日台灣人與台灣之「法的地位」、台灣人之認同等,至少有這三個層面的問題,聯結起來錯綜複雜,也牽涉到「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等。因此,本書把議題聚焦,以戰後台灣人在日本的居留問題、印刷媒體經營與言論活動等為中心,釐清整個問題的起源與初期之情況,同時,1960年代以後的後續變化,也將概略性地觸及。當然,在日台灣人或涵蓋日本華僑社會變遷之整合研究,還有待日後持續的努力,本書可以說只是一個開頭,而非總結性的研究成果。

一、問題提起:何謂「在日台灣人」

在日本有許多來自台灣的知名人士,例如,常被媒體提到的棒球選手中的郭源治、陽岱鋼等,演藝人員中則有翁倩玉、歐陽菲菲等,還有圍棋選手林海峰、謝依旻等。過去我們常用旅日華僑來稱呼他們,近年來則常改稱為台僑或旅日台灣人。當然,還有其他早期的知名人士,如王貞治、邱永漢、陳舜臣等,他們最後部分歸化為日籍,或許只能稱為華人,而非嚴格定義下的華僑。早期的僑民,有些是戰前從中國大陸或台灣移居者,有些則是戰後移住者。不論其移居的時間,若用其出生地與本籍來區分,大致可以分為中國大陸籍華僑與台灣籍華僑。但若用日本的法律用語,必須用「在日台灣人」才能更精準地說明其歷史脈絡。
 

 

 

 

科技雲報導原創。 近兩年,中國的雲計算產業方興未艾,2020年伊始其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回高增長軌道,並在邊緣實現爆發。 新冠肺炎疫情使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算力開放等網際網路在線應用業務量大增,用戶在線數同比增長幾倍。 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均出現訪問量過大導致無法訪問的情況,兩家公司不得不先後擴容10多萬臺伺服器應對高峰。 截至上周,AppStore免費排行榜中,阿里釘釘仍然穩居第一,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緊隨其後。 ... 此次的疫情已經成為雲經濟相關產業一個事件性的觸發點,這將進一步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 流量經濟和雲基礎設施成為2020年上半年最確定的高增長行業。應對在線流量爆發,阿里雲、騰訊雲和華為雲緊急擴容,在5G和在線視頻需求增長下,2020年雲計算基礎設施重回高增長。 根據IDC預測,2023年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92.85億美元,2020-2023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1.9%。 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催生海量雲需求 疫情當前,雲計算的優勢正在凸顯。1月底,教育部就宣布2020年春季開學延期,並提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 在相關政策指引下,各地學校也紛紛通過雲應用,針對學校的線上協同辦公,和線上教學,積極備戰。 部分學校為復工預先搭建了視頻會議系統,和協同辦公的解決方案,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學校直接採取了雲服務的模式,進行遠程辦公和教學管理的工作。 與此同時,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猿輔導、好未來等在內的數十家知名在線教育機構,紛紛開始宣布向全國用戶免費提供直播課程。 但由於開課首日在線人數暴增,很多在線教育平臺也紛紛出現卡頓、閃退、掉線等問題,眾多在線教育背後支撐的雲平臺都出現伺服器過載的現象。 ... 疫情對在線教育的長期利好是不容否認的,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意識到表面現象背後的更多問題。 在線教育必須要為全國2.76億各級在校學生,1670多萬專任教師同時提供服務,這背後是海量的信息和數據需要被處理運算。 因為疫情而成為剛需的不只是在線教育,還有在線辦公。在當前這種全民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為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在線辦公已經成為上千萬家企業、超過2億的企業員工們的首選方案。 根據前程無憂的調查結果顯示,復工首周前兩日僅有21.5%的受訪者所在企業選擇在家辦公,但由於疫情態勢、業務運轉需要等多方因素影響,這一數據在首周第五個工時日提升至38.8%。 對於在線辦公服務供應商們來說,當前的機遇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可遇不可求。但巨大的流量像潮水一樣,海量的數據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無論是處理在線教育的海量數據,還是要處理在線辦公的海量數據,合適的、能依靠的技術手段只有雲計算。 在當前局勢下,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遇到的數據運算挑戰,和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618」、「雙十一」購物節遇到的情況類似,而天貓的雲計算靠阿里雲,拼多多的雲計算靠騰訊雲。 所以,當前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為阿里雲和騰訊雲這些雲計算廠商們,提供了空前廣闊的應用場景。 雲上抗疫的「第二曲線」進一步擴張中國雲計算市場 疫情終將結束,但疫情引發的思考是:雲在所有「在線」的業務場景中,不再是一個「備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 2003年的非典,推動了電子商務等網際網路經濟的萌芽,也創造了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非典之後的17年里,雲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取得了蓬勃的發展,這讓基於「在線」的應用和業務模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而在這背後,最大的力量還是來源於雲計算這個基礎要素的成熟,此次疫情將實現中國雲計算市場成長的「第二曲線」。 根據Frost & Sullivan發布的中國公有雲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公有雲Q3市場達到19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3%。 其中,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作為網際網路雲前三企業,與天翼雲、華為雲一起,成為領跑中國雲計算市場快速發展的TOP5和主要玩家。 IaaS市場中,這Top5廠商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占據了總體73.8%的市場份額,阿里雲持續保持領先地位,騰訊雲位居第二。阿里雲和騰訊雲依然是我國兩大雲計算巨頭。 ... 當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正因為流量激增而手忙腳亂的時候其他雲服務廠商就迎來了出頭的機會。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中國公有雲市場的調查研究報告》,目前金山雲已經躋身為網際網路雲前三企業,僅次於阿里雲和騰訊雲。 疫情對金山雲的影響明顯也是積極的,相信疫情過後金山雲還會有更佳表現。 在雲計算市場中,正在快速成長的華為雲同樣不容忽視。根據IDC去年11月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華為雲延續強勢增長勢頭,在中國公有雲IaaS+PaaS市場增速超過350%,IaaS市場營收增長高達368%,排名超過AWS和百度雲躍升至第四位。 ... 除了在線辦公,針對復工之後的疫情防控,華為雲推出了智慧園區疫情防控解方案,從門禁、體溫測量、口罩佩戴識別等各個場景幫助管理者防控企業園區疫情。 而針對城市疫情防控,華為推出「智能語音疫情回訪系統」,可以通過語音機器人以民警設定的對話內容對轄區暫住人員開展電話核查和提示。 ... 依託華為雲,心醫國際升級打造抗疫極速雲平臺,整合提供雲問診、雲會診、雲培訓、雲會議等服務,助力政府遠程監控各隔離病區實時情況、為危重患者和未確診患者提供專家會診、診斷、諮詢等提供保障。 在當前的特殊環境中,雲計算需求集中爆發,無疑會對市場普及教育起到極大的刺激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更加繁榮的雲計算業態已經呼之欲出,雲計算行業即將迎來更加波瀾壯闊的群雄逐鹿時代。 【科技雲報導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雲報導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BJQDJy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177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容易冒汗看什麼科霧峰強迫症中醫推薦豐原心跳異常治療中醫
神岡口乾舌燥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里睡眠障礙治療中醫 治療效果不錯的中醫診所龍井長期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龍井頻尿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的中醫診所龍井憂鬱症改善中醫診所 北屯焦慮不安治療中醫 網路評比不錯的中醫診所大雅胃脹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雅頸部緊繃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這間中醫診所很大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vv80iv85i 的頭像
    vvv80iv85i

    MOMO購物折扣代碼網.

    vvv80iv85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